一、背景情况
龙岩市加快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在拥有150万用户的“e龙岩”政务服务手机APP搭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努力缓解市场主体因缺信息造成的融资难难题,打通市场主体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为推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水平,同步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龙岩依托市属国企,开发上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科技+数据”赋能普惠金融,以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二、主要做法
(一)搭平台,铺设小微贷款“快车道”
一是汇集金融机构。将全市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政府性担保公司、2家保险业金融机构接入平台,上线各类金融产品447项,小微企业可根据产品信息和自身需求,“货比三家”线上选择金融机构和相应融资产品发送融资需求。二是共享政务信息。针对金融机构办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时缺乏有效信息进行甄别、授信的问题,依托市大数据局汇聚平台,成功归集市场、税务、水务、燃气、“五险一金”、企业奖补(工信)、农业、发改“红黑名单”等17个部门、44大类的实时公共信用数据,通过客户授权的形式推送相关金融机构,免去到政府部门盖章打印各种证明材料和数据信息的环节,金融机构可使用实时大数据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在减少人员聚集、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构建出快速响应金融机构公共信用信息使用需求的通道。三是扫码快速融资。将平台融资申请界面生成二维码,广泛布置在各银行网点、政府部门服务窗口,小微企业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轻松登录平台,借助“闽政通”全省统一线上身份认证体系快速完成融资申请,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二)建生态,打造服务实体“动力源”
一是专项行动“惠民生”。在平台上线“首贷行动”“创业辅导”“乡村振兴”“外汇服务”“小店经济”五大专项行动专栏,针对不同市场主体采取差异化的精准金融服务。比如,针对个体工商户“贷款难”问题,设置“小店经济”板块,协调省银联公司引入个体工商户通过银联通道的支付流水数据,同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用好工商、自来水、燃气、房产、车辆等公共信用数据为个体工商户综合“画像”,缓解贷款难问题。二是抵押登记“云办理”。针对抵押类信贷产品抵押手续繁杂、耗时长的问题,金融监管、人行、银保监、大数据、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与各金融机构联动,通过平台与不动产登记审批系统、银行信贷风控模型直连,将不动产抵质押等金融场景“搬上”线上平台,小微企业通过平台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后,无须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或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到银行网点办理即可,实现抵押类贷款“最多跑一趟”。三是金融教育赋能。在平台搭建“金融教育”板块,推动线上“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按“小微企业主”“领导干部”“农民工”“妇女”“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七类群体分门别类开展线上金融教育,让各类群体都能快速掌握相关金融知识,懂用、会用、用好平台各类金融产品。
(三)强机制,搭建数字金融“加速器”
一是规范引导督促。出台《关于做好龙岩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对接服务的通知》《关于充分运用“e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通知》等文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通过平台获客的融资业务进行审批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压缩办贷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审批流程再造。建立限时办理、数据回流、定期通报等制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相关客户经理绩效管理制度,推动银行端依托平台再造信贷办理、审批流程,用好数字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三是业务信息上链。运用区块链技术,将用户申请、业务受理、信用数据请求、报告查询、业务办结等流程信息上链,通过文件加密、数字签名等方式,防止政务数据和业务流程信息被篡改,使政务数据运用更安全、可溯源,同时实时掌握银行端业务办理情况。
三、取得成效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与省农行、省建行、省联社等8家金融机构探索数据直连,客户在平台提出相关线上信贷产品申请并授权后,平台将相关实时数据推送给其申请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后台风控模型同步对客户“精准画像”,实现信用类贷款授信“秒批”、客户贷款“一趟不用跑”。截至今年10月28日,平台撮合融资11098笔,授信金额33.05亿元,平均每笔授信29.78万元。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本省设区市发改委系统
省直厅局单位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本省设区市发改委系统
省直厅局单位
主办单位: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维护单位: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