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下辖22个乡镇236个村居。至2021年6月,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133.699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803.443公里(县道240.354公里,乡道940.011公里,村道1623.078公里),农村公路占公路通车里程的89.46%,全县农村公路桥梁699座。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全面“管”好农村公路。强化“路长制”落实,建立完善以路长制为引领的科学管理体系。一是亮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全域旅游创建等工作,坚持以“查处一批违法、消除一批隐患、保障一片安畅”为目标,明确路长、路长办、农村公路专管员的目标清单。二是亮机制。县、乡、村各级路长办负责牵头协调各方,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各方配合、社会参与的融合互动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公路管护各项工作。三是亮责任。按照层级管理办法,实行“1+1+1”责任制(一份清单、一个智慧路长APP平台、一条投诉渠道),明确创建相关各方职责。推行“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提醒清单、反馈清单、考核清单”五清单管理办法,以清单促进工作落实。
2.全面“养”好农村公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把制度创新、市场化运作、联建联创作为护好农村公路的重要突破口。一是专业化树立养护标杆。2018年起县道委托公路分中心开展日常保养和小修养护工作,首创县交运局与县公路分中心联建联创、共建共享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县路长办、公路分中心双重管理考评,率先实现专业化养护,打造农村公路养护的标杆,带动全县所有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整体上水平、上档次。二是市场化打造养护品牌。乡村道实行以镇为主“一镇一包”的市场化模式,即通过公开招投标或购买服务确定养护公司,指导乡镇将全镇乡村道捆绑打包市场化运作形成专业化、机械化养护规模效应,并引导鼓励其聘请建档贫困户组建养护队伍。目前已覆盖全县22个乡镇,通过市场化把乡镇、养护公司和农村公路巡管员多方调动起来,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培育,打造一批质量过硬、品质优良的农村公路管护专业队伍。三是标准化保障养护质量。为保障农村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制定《“六标准”养护提升手册》,指导一线养护工人日常操作,明确养护机构管养人员、基地、设备要求,细化养护实施要求和评价标准,实施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化管理。
3.全面“保”好资金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推动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和人员经费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每年投入25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修复性养护及应急性养护等养护专项工程,农村公路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二是提升补助标准。在原有的农村路网、安保工程、危桥改造补助政策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落实县级财政灾毁保险保费补助政策,每年投保250万元,为农村公路灾毁修复提供资金保障。三是注重精细管理。专管员做好辖区内道路病害调查汇总上报,作为小修零星工程实施依据,县级每年切块专项养护资金作为小修费用并纳入资金使用管理,县路长办将完成情况纳入日常养护质量考核内容,做到公路病害早发现早处置。
4.全面“评”好养护成效。一是建立考评办法。县路长办采取“月小评、季考评、年总评”的考评工作法,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分,每季度进行排名、通报,对考评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对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约谈,实施问题清单、提醒清单、反馈清单等形式督促整改,对于问题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扣减当月养护费。每年12月底前进行一次“四好农村路”综合性检查考评工作。年度考评成绩以每月督查结果、季度及年终考评成绩为基数计算,成绩按排名转换成县对乡镇绩效考核分数。二是落实考评结果。创新采用诚信考核体系和红黑榜单管理办法,县路长办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排名前三的养护公司(乡镇)给予现金奖励及第二年的投标优势,对最后一名的养护公司(乡镇)扣除相应养护费用。同时,采用“末位淘汰”制方式,禁止其参与第二年县内养护工程招投标,逐步形成优胜劣汰、奖优惩劣的市场竞争养护机制。三是强化信息监管。利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和APP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乡村道专管员巡查和日常养护落实,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应急处置、路政管理等工作协同,促进农村公路监管网格化、精细化。
三、主要经验
1.政府主导是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制定印发了《永春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永春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考评办法》、《永春县乡村道专管员工作考核方案(试行)》、《路长制工作会议制度》、《永春县路长制工作约谈制度(试行)》等系列文件,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农村公路分级管护责任。
2.健全机制是保障。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推进“三亮”、“三化”、“三评”等建养管护并重的经验做法,首创以“路面完好、路缘清晰、标识醒目、设施完善、排水通畅、路域洁美”六个标准作为养护管理的评价指标,创建“畅、安、洁、优”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持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和行车安全系数,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3.社会参与是源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涉及面广,单靠政府的主导和财政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县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取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在建设资金上,采取上级补助、财政投入、社会捐赠、群众集资、一事一议等多种方式,破解资金瓶颈。近年来,全县一事一议、社会捐资共计1.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在管理、养护上,注重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自觉养路、护路,合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形成了“联创联建、一镇一包”养护机制,具有永春特色,符合山区县特点的实践探索。
虽然我们在农村公路管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有许多薄弱之处,“四好农村路”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此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管护管理机制,让“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成为永春“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康养之地、智造之谷”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