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要求,围绕“抓好党建促发展,产业优势促振兴”的发展思路,坚定“支部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一贯做法,应用“1+1+N”管护模式,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区域化管护,建设美丽新培斜。
一、基本情况
培斜村地处新罗区西部,紧邻319国道,距龙岩中心城区20公里,距龙岩西高速路口9公里,村域面积约11.3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有236户760人,其中党员47名,女党员16名,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和远近闻名的“竹茶之乡”,培斜村南部的九溪庐拥有原始次森林8000亩,属九龙江源头之一,森林茂密,沟深水清。是省市区美丽乡村、龙岩市“红土先锋”农村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及省市区乡村振兴试点村。
培斜村不断建强基层堡垒、提升人居环境、创新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融合,培训研学、特色民宿、亲子运动旅游等新兴产业接续发展,开创了“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的共同富裕新模式—— “培斜模式”。村内道路畅通,建有“四好公路”20.6公里,足球场、篮球场、口袋公园6个、景点景观20个,亲子小屋、农家书屋、幸福院、长者食堂、文化广场、卫生所等民生设施完备,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河流、水渠、绿化带等管护有效,各类大小企业50家,其中竹制品加工厂18家、茶叶加工厂4家、景区2个、其他企业26家。202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近3.9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22万元。
1993-2023年,三个十年三次蝶变,培斜村从省定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荣获“中国特色村”“中国淘宝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二、创新管护机制
培斜村始终秉承将“党建带产业,生态促发展”的发展理念和“支部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一贯做法融入到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中,积极探索“1+1+N”多元融合管护模式,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一)党建引领管护。一是串联组织体系。引领村内各行业党员组成“农家乐小组”“乡村游小组”“竹茶加工小组”等行业管护党小组,构建以村党支部与行业党小组、村委会为中心,村共青团、妇联、老人协会、村民小组等村级组织“1+1+N”多元融合的管护领导架构,将党的引领延伸至管护工作中。二是党员带头示范。设立“共产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包保责任制,全村47名党员冲锋在前,挂钩235户726名村民房前屋后公共区域,落实“绿化美化”,挂钩认领包含停车场、公厕、小公园、运动场、步道等公共空间与公共景观,定期检查维护、报修清洁。三是共建共享共管。村党支部领办培斜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培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5家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串联入股农户家庭农场周边公共设施管护责任网;强化村企党建共建交流,统筹竹席厂、威士忌酒厂、金满冠食品冻干加工工厂、茶厂等企业落实周边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管护重要责任,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村企齐抓共建共管模式,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
(二)完善要素保障。一是落实有人管。将全村分成五个区域,由包组村委分别担任管理责任监督员,聘请所在区域村民为保洁人员。明确合作社、企业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管护负责人员,将合作社、企业、党员编入管护志愿服务队伍,明确村内水利设施、农村公路、农村公厕(含旅游厕所)、村卫生所、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农村幸福院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人员,形成“监督员+管护员+保洁员”的管护执行结构,凡出现自然灾害,及时排危抢修;凡出现人为破坏,及时制止和索赔;凡出现使用故障,及时维修养护;凡出现资源闲置,及时引导正确使用,着力解决“有人用、无人管”问题。二是做到有钱管。在村集体每年投入超30万元的基础上,企业等自主投入保障周边道路、停车场、水渠等基础设施运转,乡村游合作社收入中统筹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用于支付景观设施、溪流漫步道维修款项及管护人员工资等,多渠道筹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资金,保障管护、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及时修复损坏基础设施设备、公共空间,快速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着力解决“有钱建、无钱管”问题。三是依靠机制管。夯实镇、村、企业、农户的管护责任,明确“1+1+N”组织构建领导责任与“监督员+管护员+保洁员”执行工作内容,规定管护检查日期、方法、反馈机制等。对每一类公共基础设施都要明确建设、移交、管理、验收、监督等制度,形成一批可操作、有实效的纸质办法手册。对具体管护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并根据考评结果支付一定的管护报酬,切实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心管、无力管”的问题。
三、落实管护运营
严格落实“1+1+N”多元融合管护模式,实现村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合作社与企业参与、村级区域化村民管护责任制,开展日常巡查维护,形成一道亮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风景线。
一是完善服务阵地。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管理工作室,集中处理反馈管护设施设备、公共空间信息,统筹解决措施,购置管护工具,完善村内智慧监控系统,公布咨询电话,落实坐班制度,随时在线解决设施管护疑难。二是开展日常巡查检查。组建由村两委、党员、管护员、保洁员等组成的培斜管护监督群,在微信群拍照记录发现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管护漏洞,及时安排相应人员解决。三是开展培训宣传。利用视频、入户宣传等手段,提升村民游客企业员工的公共设施保护意识;邀请应急、消防、住建等部门,利用教学视频、实时会议、工作手册等宣传提升设施管护责任人管护能力。四是强化监督引导。村党支部定期开展设施管护检查、抽查,组织“优秀保洁员”“文明户”“文明厂”评比,将管护成效作为“村优秀党员”量化考评、党员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保障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长寿命”、村容村貌与生态环境的“高颜值”。五是管用结合。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2023年以来,培斜村积极组织文艺轻骑兵下乡、恳亲会、露天影院等各类文体活动20场;承接各类研学实践活动500余批学生6万余人;接待各级各部门调研500余批;吸引全国各地游客56万人到村游玩体验;幸福院、长者食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亲子小屋、爱心驿站等高效运营与充分使用,各类空间设施设备常用常新,不断充实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