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德化县域面积2232平方公里,位列泉州第二,下辖18个乡镇、216个村(社区),户籍人口35.43万。德化县是大城关发展典范,85%以上的人口(约29.6万人)集中在城区龙浔、浔中两镇,约3万多人居住在县城周边的三班、盖德两镇,剩余不足2万人分散在其余的14个乡镇,形成“城区人口密度极大、农村常住人口极少”两极分化格局。我县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经验亮点
全县共改水改厕建设三格式化粪池2万余户,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35座,农村常住户基本实现户厕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各小流域水质达标率100%。
三、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科学规划。坚持把农污治理作为重要议题,每月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进;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民生幸福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内容重点推进。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按片区推进农污治理,将农村户厕改造、管网铺设等污水治理工作纳入村庄整体规划,与农村道路、连片住宅、河道整治、景观工程等工作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区域农污治理工作。
二是探索管护新模式,统一“一体化”运维
“严”抓管理。我县对每条污水管网路线、提升泵站的安装位置做了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并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涉及拆迁、征收和违章建筑拆除的矛盾,盯紧项目时间节点,做好污水工程建设实施监管,将质量把关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各类问题,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优”于运维。为合力保障污水设施高效运行,我县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体“打包”交由德化县戴云水处理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含厂站及管网)项目“投、建、管、运”工作,由第三方合理配备运营维护管理人员,明确设备保养周期、修理周期及更新计划等,确保设施运行管理到位,并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运维,确保设施运行管理到位,污水达标排放。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统一分类治理。按照“宜纳管则纳管、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资源化利用)则分散”的原则编排年度实施方案。1.市政污水统一纳管处置。对于距离城区较近的镇村,通过铺设污水管网,入户收集污水后接入附近的市政管网输送至县污水厂进行处理。目前我县龙浔镇、浔中镇、盖德镇、三班镇等4个乡镇大部分区域已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范围,后续将纳入龙门滩镇、雷峰镇部分区域。2.集中式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镇,对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难度较大的,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站或人工湿地进行集中处理。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村镇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15座,其中镇区污水处理站10座,农村污水站5座,总处理规模1160吨/日,建成污水管网50.4公里。3.户用一体式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在村居分散、人口较少,集中收集难度大、成本高的村镇采取户用一体式三格化粪池结合农灌的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补助每个行政村专项资金5万元。
三是突出科学治污,统一监督考核。由生态环境局和城市管理局共同负责日常监督和考核,重点排查管网是否存在堵塞、设施是否破损、出水水质是否达标排放、设施运行与维护是否正常等方面内容,根据各站点考核结果拨付管护资金,并要求运营管护单位强化规范管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出水水质达标,确保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得到有效管护,充分发挥效益。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党政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同步纳入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的现场检查内容,在各项监督检查中同步开展,同步落实。
三班镇奎斗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南埕镇南埕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三班镇蔡径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