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厝乡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着力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风貌得到明显改善,先后获得“福建省环保厅授予张厝乡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福建省级生态乡”“国家级生态乡”“南平市第十四届(2018-2020年度)‘文明乡’”等荣誉称号。
一、构建“实”的保障,为基础凝聚管护“内生力”
一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通过田块整治、土壤培肥、田间道路修缮、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向上争取1986.26万元资金,完成1020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集中各类项目资金,完善各村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建设、群众文化公益事业,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今年来,共投入项目资金约1177.5万元,解决水口寨河张厝段护岸治理、南大线县道修复、黎村村栋坪组排灌渠建设、祝岭村板岭组、九峰村九峰组、张厝村铁岭头组、炉岭尾组的道路硬化、山源村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以及文保单位李氏宗祠修缮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个,同时加快肖洋公路的施工进度,预计年底实现通车。三是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落实“村工程、乡代建”,成立了邵武市仁荣建设有限公司(乡建公司),从乡村公共服务需求入手,先后承接俞厝墩村土地平整、张厝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坚持源头治理、保障水生态水环境改善提升,全面引燃农村“厕所革命”,塑造宜居乡村新风貌。近年来为全乡6个村规划建设公厕27个,保障农村公厕“民生工程”落实到位。
二、强化“细”的举措,为根基夯实管护“支撑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张厝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干部、党员志愿者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一线管护,变“指挥干”为“带头干”,为管护工作宣传发动、加快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打下坚实基础。今年来,累计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志愿者三清行动”1600余人次。二是梳理管护清单。在原有管护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应管尽管、应统尽统的原则,梳理形成包含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并明确了管护职责分工和责任人。三是分类施策推进。根据不同领域基础设施情况,分类别、差异化实施管护措施,其中:对农村供水、生活垃圾等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半年一次水质检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污水处理则通过在污水站末端设置“生态塘”工艺对周边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提升,常住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辖区内主要流域水质优质比例达到100%,小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对各村通组道路、高标准农田等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由各村统筹管护。
三、突出“新”的理念,为引擎增强管护“续航力”
一是探索智慧管护。整合运用“林长通”“智慧巡河”“福建环保网格化综合监管平台”等已有的智慧管护渠道,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创新巡山护河机制,利用无人机进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的巡山巡河模式,实现山林、河道无盲区、无死角管护。截至目前,通过智慧管护实现全乡174株古树名木(其中散生104株、古树群2个70株)收录在案并做到“一树一档”。发现环境污染相关问题42件,整改完成42件,问题处理率100%。辖区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100%,细颗粒物(PM2.5)浓度、颗粒物(PM10)浓度和臭氧浓度均在控制范围内。二是设立公益岗位。开设农村道路、公厕养护公益性岗位,就地聘用12名沿线农户、脱贫户担任养护员,给予每月500至1000元岗位补贴,实现“养护离家不离村,养护务农两不误”,帮助沿线脱贫户增加经济收入,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盘活闲置资产。以乡村振兴公司牵头,投入“庭院经济”重点村资金补助款,探索“公司+合作社+村民”模式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整合修缮装饰新村闲置院落、校舍资源,打造多功能“一厝小院”,构建高粱酒作坊、笋加工厂、高山云雾茶、竹扫把编织等庭院作坊,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互利共赢。今年以来,张厝新村示范点建设家庭作坊、议事长廊等庭院经济点 6 处,辐射带动就业村民年均增收3500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