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探索“1433”管护工作机制共建五美乡村
时间: 2024-11-22 16:20

  2023年以来,漳平市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12 字要求,聚焦“六清一改”,围绕“五美”(庭院美、田园美、村道美、河湖美、村庄美)目标,探索“1433”(“一体推进”同向发力、“四队伍”共治共护、“三机制”探索创新、“三美拓展”提档升级)工作法,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村庄各美其美。截至目前,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9405吨,拆除乱搭乱建及残垣断壁160处,清理村内水塘643口、村内淤泥1239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1114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4568人次。

  一、“一体推进”同向发力。自上而下抓统筹。将村庄清洁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总牵头协调,20个职能部门和16个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的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设立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村庄清洁行动第一责任人,村两委及各村民代表小组负责所属片区的日常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工作,自上到下全方位推进。围绕重点抓结合。出台《漳平市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及时制定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和各类主题活动。突出宣传抓氛围。依托《漳平信息》,实行村庄清洁行动“信息周报”+特色亮点“即时报”+成效考核“季度报”的做法;在《漳平融媒体》,开设“乡村振兴”专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四进”宣传;充分利用宣传单、村内大喇叭、大屏幕、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发动,今年来,累计开展集中宣传889场次3444人,发放宣传资料6524份,营造全市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浓厚氛围。

  二、“四支队伍”共治共护。一是专职环卫常态保洁。实施农村环卫运营县域市场一体化项目,统筹配备保洁员、新投放垃圾桶、垃圾车、垃圾清运中转站等,深入16个乡镇(街道)开展环卫保洁,重点对国道、河道、村庄内外主街道生活垃圾污水、建筑垃圾、畜禽粪污和农田地边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保持常清常洁的常态化工作。二是责任网格员灵活整治。将村庄清洁行动纳入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通过建立责任区、“村庄清洁日”、“排长”等制度,让“网格员”全面整治建筑垃圾、生产生活用具、柴草等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实现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三是村民理事会评议监督。发挥“理事公”“功德银行”等理事会成员作用,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星级卫生文明户”等评选,由村民理事会和党员、群众代表、保洁员组成评议小组,每季度对农户屋内和门前卫生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予以公示,对“卫生户”给予洗洁精、肥皂等物质奖励。四是志愿者队伍示范守护。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干部、“五老”、新乡贤、妇联、“小手拉大手”等群体的带头示范作用,树立一批村庄清洁行动模范个人、模范村居,形成人人负责,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三、“三项机制”探索创新。一是坚持分类推进。对已完成村庄整治任务,基本实现干净整洁的村庄,重点是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完善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美化村庄;对面上基本完成整治任务的村庄巩固成果、查缺补漏、由表及里加快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对没有开展或动作不到位的村庄,加强督查督导,迅速行动,全面落实整治任务,确保不拖后腿。二是实行督查考核。将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市对乡镇乡村振兴成效考评细则,实行“月通报、季检查、年考核”制度,通过集中督查、随机抽查、现场暗查、电话调查等方式,按照一定权重比例,对各镇村进行考核打分,年终予以结果运用。三是完善投入机制。鼓励镇村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群众自愿筹资与社会捐赠相结合的长效投入机制,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四、“三美拓展”提档升级。一是涵养“人文美”。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创建活动和民俗(庙会)活动专项整治等活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相融合,让村庄成为延续家庭文明、传承乡土记忆、留住乡愁乡味的文化承载。全市现有漳平市级以上文明村(居)镇121个,文明村(居)镇占比为63.68%。二是丰富“业态美”。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出发点,深挖环境美的潜力内涵,做好“生态+农业”“生态+文旅”文章,大力培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溪南镇东湖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条线路入选全国休闲农旅精品示范线路;成功举办13届樱花文化旅游节、南洲书院书香文化节、赤水田头稻田音乐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全市共接待游客452.75万人次,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33.47亿元,增长49.2%。三是务求“民生美”。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切入点,延展环境美的可感可及,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个、长者食堂18个,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6.6公里、供水管网铺设115.5公里,提升改造2条10千伏农网线路,新建、改造215个供电台区,打造“村网共建”提升型1个,并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老年驿站、法律调解、志愿服务等嵌入其中,实现乡村既“塑形”又“铸魂”。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