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厦门市集美区管辖的小型水库共有12座,其中小(1)型水库4座,小(2)型水库9座,均建设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周边区域的规划调整及乡村振兴建设的完善,不少小型水库的灌溉功能已逐步弱化,水库的景观需求日渐提升。因此,近年来集美区不断完善水库管护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水库社会化管护模式,推进小型水库提升整治建设,2021年集美区荣获水利部授予的“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具体做法
一是严格落实小型水库管理责任与制度。集美区水库安全管理实行责任人制,明确并公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人,落实水库安全度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根据水利部工作要求,每年汛前完成12座小型水库运用调度计划、应急抢险预案的编制和审批,组织开展小型水库全覆盖防汛演练,补充落实防汛物资。各责任人严格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并开展汛前、汛中、汛末检查和隐患点整治工作。
二是不断提升水库物业化管护标准。集美区严格筛选社会化管护单位,通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确定管护单位;同时加强管护考核和不及格淘汰制等方式,督促管护单位积极主动作为,提高水库管护质量和问题点整治效率,确保最大化发挥水库工程效益。通过不断完善物业化管护体制,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形成适合我区区情、水情的水库管护工作模式,做到发现问题、立整立改、保障充分。经过近几年的物业化管护服务,集美区小型水库面貌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是逐步推进水库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集美区12座小型水库均已按《福建省水库安全管理规定》的工作要求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在市水利局的支持下,我区已逐步完成第二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与第一轮除险加固不同,第二轮除险加固结合提升改造,更加依托时代要求,在处理水库设施防洪安全问题的同时,兼顾乡村文化需求,将水体治理、景观营造、人文需求融入除险加固工程之中。
四是加强管护资金保障和监管。水库管护资金依托市区两级财政补助标准进行落实,严格资金考核,保障水库安全运行。集美区12座小型水库的日常管护经费均纳入年度预算落实,其中小型水库管理员补助经费市、区财政各承担600元/月·人。维养经费方面,集美区每年积极落实小型水库维修养护经费共89.04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26.52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落实62.52万元,全力保障小型水库日常维养工作;落实白蚂蚁经费25万元,全力保障小型水库白蚁防治工作,确保水库安全。
五是做好水库资料汇编工作。自2021年起,集美区逐步完成对全区12座水库的“一库一档一册”编制工作,实现了水库管理的数字化简约化精准化。
六是推动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防御洪水灾害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厦门市洪水预警报中心管理并开发“厦门水利防汛通”APP,接入水利、气象、水文、海洋、公安等部门的监测数据和监控图像,对水利工程重点部位实现实时监测、信息共享,实时可查询台风、雨情、水情、工情和预案等信息,为水利工程运行提供及时有效数据支撑,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二)取得成效
一是构建小型水库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物业化管护模式,密切水利主管部门、镇街与水库物业化管理单位间的联系,逐步完善小型水库管护体制机制,提升小型水库管护成效,实现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全覆盖。
二是实现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智慧化。通过构建集美区智慧水环境平台,实现对全区小型水库24小时的视频监控,利用平台视频监控及手机app,实时观察水库运行各项数据,为工程调度提供决策依据,服务汛期管理,使水库智慧化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三是保障水库安全运行。近年来,集美区通过科学调度、提高预警预报精度等手段,有效减少了洪水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下一步,集美区将继续创新和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管护机制,不断提升水库景观及安全防洪能力,力争于2025年完成集美区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化申报,持续抓好全区小型水库精细化管护工作,打造集美水利新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