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突破 以质谋发展丨漳州市坚持改革创新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5-01-06 17:37

  我省漳州市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积极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优势,取得积极成效,相关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情况通报》刊发推广。

  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担当实干、拼搏奋进,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今年10月,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81.01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的98.60%,规上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3.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均位居福建省前列。

  

  打造新服务,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支撑力

  (一)深化商事登记改革。探索“一城一照”、“一照多址”改革,允许一张营业执照同时加注多个经营场所,实现全市范围内跨县域经营,便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打造极简市场准入模式,推动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等“高效办成一件事”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药械经营审批等增值服务。创新实施“企业登记+云公证”模式,强化企业登记与司法公证协同联动,申请人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时,可依托信息化手段同步开展线上视频公证,实现以数字智办代替人工跑办。

  (二)推动项目审批改革。全面推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的审批制度,努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开展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验收即办证”的极简审批改革,平均每个项目可提前约50个工作日获得施工许可证、报审时间压缩60%以上,提前2至3个月投产、减少申报材料30%以上、审批提速60%以上。

  (三)完善助企纾困机制。坚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线上,依托漳州通APP开设民营企业服务专栏,加强宣传解读、精准推送,为民营企业提供产需对接、诉求解答、政策“免申即享”等综合服务,并推出短消息提醒服务,推动直达快享、应享尽享。线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区,配备专职人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疑难解答等服务。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2160名干部挂钩企业3160家,协调解决问题622个。

  

  培育新优势,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创新力

  (一)抢占新兴赛道。鼓励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找准赛道、培育优势,印发实施《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率先布局、深耕细作,推动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共组织专场招商38场次,累计对接入库民营企业产业项目361个,计划总投资额454.3亿元。20个民营企业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占全市入选项目的91%,占福建省入选项目的18.5%。长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家民营企业上榜2024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0强。

  (二)强化梯次培育。健全优质民营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分层分类建立培育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孵化等专项行动,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立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生态。全市现有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82家、民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民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3家,占全市相应类比分别达99.1%、100%、96.7%。

  (三)加快创新转型。印发《加快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从强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速要素集聚,推动民营企业发展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突破。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市建成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民营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众创空间30家,占全市相应类比分别达100%、67%、100%、94%。组建创新联合体,由行业龙头、链主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漳州功能合金材料创新联合体,已促成19项技术成果的转移交易,交易额达3400多万元。

  

  激发新动能,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策源力

  (一)加强银企对接。市级财政出资1亿元设立普惠金融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累计落地风险补偿金2522笔,发放贷款超26.83亿元。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入驻27万多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47家机构上线产品220个,累计授信10030笔,授信金额1007亿元。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全市49家企业利用263件专利实现质押融资10.1亿元。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33%,增速位居福建省第二。

  (二)推动招贤引智。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聚焦全方位招才、全产业布局、全过程服务,加大民营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让更多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2023年以来,民营企业申报省级高层次人才53人,市级高层次人才73人,认定省级工科类青年人才40人,主导产业技术人才229人。深化科技特派员服务百企千村工程,组织299名科技人员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建成29个线下零工市场驿站、3个线上灵活就业信息平台,率先推出“就业夜市”招聘会,创新引入就业小舞台活动,吸引民营企业1500多家次,提供岗位8600多个。

  (三)加大用地支持。印发实施《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2.0”实施方案》,推出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存量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等创新举措,构建亩均税收、亩均产值、亩均销售收入等效益评价体系。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已完成“拿地即开工”建设项目78个,“拿地即开工”面积占年度工业用地总供应面积的78%,6个县区工业项目实现100%拿地即开工。

  四

  创造新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生存力

  (一)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和柔性执法。建立破产企业识别机制、简易注销机制,探索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减轻处罚等措施。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运用不予行政处罚事项等四张清单办理案件28112件,累计减免企业处罚金额2800余万元;全面开展“综合查一次”工作,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全市经营主体受检次数减少349次。纵深推进诚信漳州建设,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工程建设、劳动保障等20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二)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出台《漳州市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成立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发起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推动全国13个省区34个地级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线上调解、异地司法确认、跨区域诉调对接等协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协作159次。实行知识产权助理官制度,聘任47位企业人员为市首批知识产权助理官,负责本企业知识产权业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加大优质法律服务供给。开展公安机关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好雨”行动,建立常态化挂钩帮扶民营企业制度,在重点民营企业设立护企专员,选派片区民警兼职负责矛盾调解、安全保卫、权益保障等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