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近年来,永安市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改革“三联”机制,通过信息联通、执法联动、队伍联建,整合森林管护资源,构建森林管护新格局,走出了一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森林管护新路子。
信息联通,提升管护质效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和生态屏障,永安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2.23%,是国家Ⅰ级火险区。如何用心用情呵护好这方青山绿水?
“我们与永安市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发挥他们网格覆盖面广、人员机动灵活等优势,加强信息联通、资源共享,着力提升森林管护质效。”永安市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霖说。
根据“林长制”网格化管护要求,金盾公司设置了10个中队和102个防控点。
去年1月16日,永安市林业执法大队通过细致调查,将某企业矿区项目涉嫌超审批范围使用林地案件,移送永安市公安局办理。
“矿区面积大,地势复杂、地形不规则,在红线边缘偷偷超审批范围使用林地,在日常监管中不容易被发现,正是有了森林管护公司参与,我们才能及时对这起案件进行调查。”李霖说。
与大面积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相比,蚂蚁搬家式的零星盗砍,农村烧柴、烤(煮)笋及其他农事活动带来的伤林、害林现象,更考验着每一位林业执法队员的管护能力,而信息联通更是至关重要。
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信息沟通、联通,形成人在网上走、事在格中办新局面,不仅实现了林业执法案件早发现、早报告、早破案,而且有效防范了林地侵占现象。
“随着林改纵深推进,许多林农尝到了从林地带来收益的甜头,逐渐出现了毛竹扩鞭和抢种、套种等侵占林地现象。”李霖说,森林巡防队员在竹林边界喷上红油漆,为林农侵占林地划上“红线”,取得了较好成效。
执法联动,筑牢管护屏障
林业执法点多面广,不仅需要信息联通,还要各方加强联动。
“我们融合执法大队、林业站等各方优势,加强执法联动,壮大执法力量,坚决遏制破坏自然保护地及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发生。”永安市林业局副局长曾圣伟说。
去年6月,槐南森林巡防中队报告,在槐南镇皇历村到青水畲族乡的山场,发现有人私自开路,毁坏山场林木。
山场偏远、位置隐蔽,新开的1372米道路掩映在竹林里。原来,皇历村与青水畲族乡相邻,但没有往来道路,如果两村之间打通一条路,有利于村民往来和农事活动。
现场调查发现,道路占用林地面积3918平方米,毁坏林木625株,蓄积量51.1立方米。入户走访中,村民们均表示,不知道是谁开的路。
永安市林业执法大队组织技术人员和两个乡镇林业站、森林巡防中队、村干部等人员,走村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最后村民们承认,修路是大家集体讨论决定后,委托几名村民具体实施的。因为没有项目报批、施工许可和采伐许可证,且毁坏林木数量已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几名村民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发现及时,案件迅速得到办理,这条道路没有完全打通并硬化,林地用途还没有改变,造成的生态破坏可以得到修复。
加强执法联动,各方协同发力,有效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去年,永安林业执法大队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72起,移送公安涉林刑事案件12起,罚款64.55万元。
队伍联建,夯实管护基础
提升森林管护水平,关键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林业执法‘一带三’模式,将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着力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问题。”永安市林业局局长梅金贵说。
永安市林业执法大队实行划片管理,分片区设立6个执法中队,林业站站长兼任执法中队长,带好林业站、执法中队和森林巡防队员三支队伍,推动执法力量下沉。
执法队伍进一步优化,硬件建设要跟上。永安市林业执法大队在各林业站设立专用执法办案室,为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规范办案培训。
森林资源保护离不开“智慧”加码。为了进一步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永安市林业执法大队以“闽执法”平台建设为契机,为各林业站配备电脑、移动终端等设施,加快推动林业检查监督、行政执法案件通过平台进行办理。同时,进一步强化智能化巡检平台和无人机在森林巡消防上的应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管机制,突发事件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通讯员 魏兴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