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福鼎市八尺门内湾,当潮位降低时,种植工人踏进滩涂,迅速将红树胚轴苗垂直插入淤泥中。插植时,工人特别注意将胚轴苗插入淤泥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深度,以保证涨潮时“浸而不淹”。
近年来,福鼎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海洋绿色屏障。
“海岸卫士”扎根
沿着福鼎佳阳畲族乡海岸线向海望去,连片的红树扎根生长,聚起一片片绿岛,树冠飞鸟嬉戏、林下虾蟹成群,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
种植红树林,一方面可净化水质,降解海水中的氮磷,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效应;另一方面可防风消浪,提升生物多样性。“2022年,随着‘蚂蚁森林生态海洋修复福建福鼎红树林项目’落地,福鼎成为全国首个引入社会公益资金支持本地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城市,两年内在佳阳、店下、龙安等沿海区域累计新种红树林1700亩。”福鼎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张典铨介绍。
为什么选择福鼎?福鼎市海岸线达432.7公里,是中国红树林资源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区域。近年来,结合“海岸卫士”红树林防风消浪、护堤固滩、净化海水等功能,福鼎市加大投入,出台相关补偿标准,实施“退海还湿”,修复再造红树林,并全力整治互花米草和海滩垃圾。
“福鼎种植的红树品种为秋茄。”张典铨表示,秋茄虽是植物,却有着动物的“胎生”习性,果实在母体上直接发芽长成胎生苗,脱落后落到滩泥里,成活率不高。因此,除了胚轴苗,还有培育的容器苗,一般都选择在芒种节气前后半个月内集中种植。“今年,我们进一步尝试引种新品种‘桐花树’和‘白骨壤’。”
种植前,选择适宜种植的滩涂;种植时,做好密度控制;种植后,看护员加强巡护……精心呵护下,福鼎境内红树林面积增加至4900多亩。
2023年,宁德市首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福建宁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落户福鼎,对八尺门内湾实施全面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
“近年来,沙埕港八尺门内湾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面临着互花米草快速蔓延、红树林遭受破坏、自然岸线受损、湾内潮汐通道淤积严重、海洋水质恶化等生态问题。我们通过申请中央资金补助+地方配套资金,总投资超5亿元,实施抢救性保护修复。”作为业主之一的福鼎市城投公司董事长吴宝日说。
项目启动后,八尺门内湾区域的互花米草全部清除,一期红树林种植完成16.63公顷,苗高已有30多厘米,二期173.56公顷红树林种植正稳步推进中。
探索“红树林+”
俯瞰八尺门内湾,经规划的红树林片区生长布局错落有致,设计出福鼎鲈鱼、白毫银针、太姥山“夫妻峰”等形态,景观效应初显。
“在红树林周围,我们设计了2.14公里的管护通道,改造构建自然化、生态化的新岸线等,用于后期研学、休闲观光,探索‘红树林+’模式,让更多人了解红树林、保护红树林。”吴宝日说,除了互花米草整治、红树林滨海湿地生境恢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还涵盖了潮沟疏通、海堤生态化、岸线整治、入海污染物控制和跟踪监测等子项目,并同步实施碳汇、渔业资源、水动力、生态前景、红树林减灾、红树林种质基地、牡蛎礁减灾等课题研究。
“保护+修复”,重塑山水底色。以整体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福鼎从环八尺门内湾沿岸开始,进一步串联沙埕港红树林保护区、沿海基干林、大小白鹭海岸防护区等,构建较为完整的环沙埕湾海岸带,作为重要纽带连接海洋生态系统及陆域生态系统,有效提高海洋碳汇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综合景观。
据介绍,红树林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之一,拥有超强固碳能力,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其中1公顷的红树林能抵消726吨碳排放量。保护红树林成为增加“碳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向海索“碳”,解锁绿富美“密码”。2022年,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试点落地福鼎,为全市红树林保护区提供1875万元损失风险保障。在此基础上,福鼎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生态、经济、科研等价值,逐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增加景观效应、经济效应,推动海洋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去年,我们还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方面的科学研究,联合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红树林种植区生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打造良好的滨海生态环境。”福鼎市林业局局长陈加仁说。(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王婷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