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数据管理局


(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泉州:体系化构建“泉心泉意”营商品牌——“五大品牌”齐头并进 营商环境“成色十足”
时间:2024-11-28 10:32

  近年来,泉州市始终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打造“泉心泉意”营商环境品牌。

  在4月29日召开的2024年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泉州市明确提出围绕体系化构建“泉心泉意”营商品牌,推出政务“泉速办”、数字“泉服务”、融资“泉信融”、法治“泉护企”、政策“泉惠企”五大品牌服务。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也对“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行动”作出部署,要体系化构建“泉速办、泉服务、泉信融、泉护企、泉惠企”营商品牌,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营商品牌,泉州志向远大、步伐坚定、成效显著。泉州市将用1至2年时间打造营商环境泉州模式,推动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保持全省标杆城市,力争2025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泉州各部门联动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举措落地见效、营商成绩硕果累累:“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数据汇聚量和开放量全省双第一、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一线、法治护企携手并进……泉州市正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全力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打造“企业乐业、群众宜居”的发展乐土,全面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政务服务“泉速办”——“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今年8月底,泉州启动“无证明城市”推介暨政务“赶大集”服务“零距离”活动,标志着泉州“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并进入推广阶段。“无证明城市”建设,正是泉州市推进政务服务“泉速办”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部门协同、优化服务等方式让申请人免于提交证明材料,实现证明材料从“需要”到“不要”、从“纸质”到“电子”,实现政务服务从“群众跑”变成“部门跑”、从“申请人提供”到“系统自动获取”。

  今年4月2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印发《福建省推动建设“无证明城市”工作方案》,将泉州市定为“无证明城市”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统筹下,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数据管理局等牵头单位集中力量、狠抓落实,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统筹推进格局,“无证明城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已出台一系列“无证明城市”工作方案、业务协同及帮办代办实施方案、泉州市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等。

  其中,泉州市已全面清理“五级十五同”目录中无法律依据的证明事项,提出全市拟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共2007项;明确全市已配置电子证照材料共97729项,梳理完成泉州市第一批免提交高频证明材料清单共70项;梳理形成泉州市回收类材料清单(第一批)共1090个。同时,泉州市通过印发《泉州市电子证照异议核实与纠错制度》,建立证照日常纠错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证照治理机制,累计完成3.8万条电子证照数据纠错治理。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还创新推出“业务协同及帮办代办”工作机制,针对无法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免提交”的证明材料,采用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帮办代办方式,申请获取证明信息。

  接下来,泉州还将在电子证照调用、数据汇聚共享、可信电子文件库建设、电子档案存储、多渠道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提升工作效能,并在“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申报端方面融入“无证明城市”创新做法,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除了推进“无证明城市”试点城市外,泉州市还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介超市及深入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局长走流程走基层、解难题补短板、督整改优服务”专项活动等方式,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如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代办”服务及“模拟审批”工作,今年以来共有315个办件享受到“模拟审批”政策福利,“帮代办”服务惠及590个项目,有效推进泉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推动泉州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泉州市主动优化中介机构入驻方式,实行“先入驻后监管”模式;针对住建行业的“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两个事项,优化竞价选取方式,防止恶意低价竞争情况发生。目前已进驻中介机构2592家,项目业主1941家;2024年共计发布项目2668份,中标并实施2462份,中标实施已办结567份,其中审批类项目117份,非审批类项目450份。

数字营商“泉服务”——数据汇聚量和开放量全省第一

  今年7月,“泉服务”平台新增上线“电子证照核验”服务,群众通过该功能可即时完善自己的电子证照信息,实现“免证办、零跑腿”。

  这只是“泉服务”众多便捷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掌上服务水平,泉州市以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泉服务”掌上服务平台。平台按照“一个入口、一套模式、一套机制、一个目标”新型建设模式,采用“1(全市统一的掌上服务入口)+M(通用便民惠企服务)+N(区县特色服务)”的建设架构,整合各级各部门分散在第三方平台的公共便民服务资源,实现对外统一服务,已覆盖30余家市直单位、13个县(市、区)的各类服务应用,服务用户220万。此外,平台还开设企业专区赋能营商环境,整合了惠企兑现平台、消防护企、信易贷等企业服务事项,全面提升对企业掌上端一体化服务能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泉服务”平台累计上线各类便民利企服务事项996项,访问量突破5000万,事项数量及访问数量均位居全省各设区市掌上政务服务应用第一,先后荣膺泉州市赋能营商环境十大数字化应用、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以数字化技术畅通惠企便民渠道,成为泉州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亮点。去年9月,泉州市在全省创新推出的“数字政务门牌”被国务院作为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同时被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案例。今年,为进一步提升数字便民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泉州市将“数字政务门牌”列入为泉州市2024年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孕育出新的数字化成果: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和公安部门协调对接,利用二级模块跳转的方式,将数字政务门牌嵌入公安门牌二维码中,实现了政务服务和公安数字化服务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数字政务门牌”已覆盖13个县(市、区),接入二维码户室牌数量472.82万个,累计服务超过500万余人次,提供办事攻略指引200万余次,帮办服务20万余次,代办服务10万余次,有效破解了群众办事“找不到”“不懂办”“跑多趟”等问题,将政务服务从单一孤立的政务服务大厅延伸触达至家门口“最后一米”。

  泉州市在数字营商方面的举措,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通过全市统一政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应用平台累计汇聚数据超197亿条,开放数据超37亿条,数据汇聚量和开放量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上线市级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激活数字技术优势,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是泉州市持续推进的工作之一。今年6月底发布的《2024年数字泉州工作要点》就提出,“在加速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方面,进一步建设优化‘泉服务’APP,打造面向市民、企业的统一开放的城市级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实现‘掌上办’‘网上办’,建设‘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

融资服务“泉信融”——累计推送有效融资企业7089家

  以金融“活水”浇灌企业“长青之花”,泉州市全面统筹各金融机构,聚焦企业所需的融资贷款需求,通过建平台、通渠道、引资金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融资能力稳步提升。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直是泉州市关注的重点领域。早在今年1月底,泉州市就成立了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通过整合财政金融政策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构筑企业融资“统一窗口”、金融服务“集散地”。该中心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融资登记、对接服务、融资会商、金融顾问、征信服务、融资担保、上市辅导、股权融资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融资支持。中心还与十几家银行机构以及市金同控股集团、丰泽中小担公司、地方金融协会等合作,由相关金融机构选派业务人员入驻,对登记企业的融资需求业务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

  在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方面,泉州市可谓是多策并举、全力推进。用好市级“增信基金”,截至8月末已为135家企业提供超4.5亿元“增信贷”授信支持;健全“政银企担”融资服务机制,滚动更新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累计推送有效融资企业7089家,授信5466家,放款622.16亿元等;常态化开展各种形式融资对接活动。此外,泉州市还全力推进银担深化互信合作,大力开展批量担保业务,截至8月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余额118.41亿元,1—8月新增融资担保业务46.75亿元,平均放大倍数4.59倍,平均担保费率0.37%。

  泉州市还注重发挥产业基金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具体包括,支持对接凯辉等头部基金和新希望集团等产业龙头企业,设立若干只产业“赋能型”基金;组建泉州市基金业协会,推动市级国资集团公司、泉州知名民企作为发起单位,集聚优质基金管理人、金融资本共同提升区域基金业发展水平,推进国资、民资共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政府引导型母基金20只、总规模680亿元,实现市、县、市属国资集团公司母基金“全设立”,引导在泉设立国资基金(不含母基金)50只,规模287.46亿元,其中,天使基金2只、规模2.6亿元,创投基金23只、规模59.33亿元,产业基金25只、规模225.53亿元。同时,泉州市还发挥政策保障作用,印发《关于健全基金办会工作机制,切实推进资本招商工作的通知》,通过基金办会和资本招商跟踪推进工作机制,统筹谋划调度全市基金办会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市级国资集团、各金融机构根据任务分工抓落实促落地,让优势基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倍增器。

法治营商“泉护企”——以全省首创性举措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近期省发改委发布的2024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泉州有3个案例获得全省推广,其中就包括《泉州市推行合规指导护航营商环境》。该案例彰显了泉州市推行柔性手段指导企业健全和完善各项经营机制,提升企业合规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泉州市市场监管局于2024年第一季度发布全省首个《市场监管领域经营主体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分行业按类别提供“菜单式”合规指导。通过预警在前、指导在先,明确经营主体的行为标准和经营尺度,泉州市为经营主体自我纠偏和成长壮大留足空间,避免其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而产生不必要的经营成本,从而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健康活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此,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梳理了经营主体登记及信息公示、垄断及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广告经营、食品药品、电子商务、特种设备等市场监管部门18大类重点监管领域,围绕群众关注程度较高、高频多发的行政违法行为,形成190项合规指导事项。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推行合规指导融入日常执法检查,通过发布提醒告诫、开展约谈指导、组织签订承诺书、披露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强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提高公众理性消费、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目前累计开展行政合规清单指导15000余场次,入户指导企业3万余家。

  在法治护企方面的首创性举措不止于此,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联合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了企业破产信息查询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破产企业信息查询“一件事一次办”。该平台通过再造流程、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信息共享,创新推行破产企业信息“一网受理、一表申请、一次办好”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企业破产信息查询“多头办理、分散查询、高耗时、低效率”难题。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泉州市共有23件案件管理人通过线上查询债务人财产信息44次,反馈192次,平均时长4日,实现0跑动。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还与泉州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设立“泉州市民营企业合规辅导基地”,通过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强内部合规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也是企业容易“触及雷区”的领域。为此,泉州市通过面向相关单位定向邀请,聘用首批20名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优先挑选具有丰富知识产权专业从业经历和专利纠纷处理经验人员,服务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并在具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担任“技术翻译”,拆解疑难复杂技术,辅助行政调解机关快速查明事实。此外,泉州市还组织全市创新主体、服务代理机构、执法人员等40多名代表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部关于“一种新型地漏结构”专利无效宣告案件公开巡回现场审理,近距离了解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程序,加深对口审程序的了解,提升服务机构对专利无效的实践能力。

政策直达“泉惠企”——惠企政策平台累计奖补超50亿元

  在2024年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政策找企”2.0版正式发布,打造“更智能、更精准、更主动”的惠企政策服务。泉州市于2021年上线惠企政策直达兑现平台,实现政策兑现“一门受理、限时办结”。2023年7月,泉州市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上线“政策找企”,实现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推送,快速兑现。

  据了解,“政策找企”2.0版实现政策从人工拆解到智能拆解的转变,政策文件上传后,平台利用AI大模型技术可自动识别关键信息,形成政策画像标签,为后续政策的精准匹配和推送提供基础。平台还依托大数据技术,持续丰富企业多维画像,实现政策与企业的高效匹配,企业可便捷获取匹配政策,测算最高奖补资金,并依据平台指导意见完善申报信息。此外,在惠企政策推送方面,平台也更加主动、智能,新的政策在平台发布后即可自动推送给企业法人和经办人员,引导企业及时申报,确保每一条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

  持续迭代升级的“政策找企”平台,通过全面运用公共数据,实现多源融合,协同赋能惠企政策直达兑现服务,化“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让企业第一时间共享政策红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泉州市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平台总访问量突破160万人次,吸引超24万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注册使用,整合了全市超5400条惠企政策,累计奖补金额超5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政策找企、惠企直达”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推广的典型案例及福建省发改委(省营商办)发布的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惠企平台迭代,惠企“政策包”也持续丰富扩容。截至目前,泉州市今年已推出三批“泉心泉意”便民利企举措,聚焦企业发展全周期的需求、痛点,提供全流程的一流营商服务,并在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等方面精准施策,力争为企业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如推进“一照多址”改革明确,除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外,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后置许可的经营主体,在其住所同一县级行政区划内允许办理多个经营场所登记,免于办理分支机构设立登记。

来源:泉州市数据管理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