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助力,守好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发展——久久为功 接续书写美丽福建新答卷
时间: 2023-12-21 15:13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体制创新。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以督察为契机,高位推动、齐抓共管,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扬前进。

  高位推动,

  协同构建生态环保大格局

  11月22日,在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福建省动员会上,省委书记周祖翼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对待此次督察,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闻令而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立行立改。

  省委书记周祖翼赴泉州市惠安县、南安市,现场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通报问题整改工作。周祖翼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要求,扎实推动督察问题整改,切实守好生态环境质量底线。

  省长赵龙赴漳州现场督导典型案例通报问题整改工作,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要求,坚持立行立改,压紧压实责任,切实整改到位,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九市一区党政领导“一把手”纷纷带队赴一线调研,进社区、访企业、探工地……及时回应百姓诉求,开展现场督办。

  高位推进,以上率下,这是福建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部署的高度自觉,也是福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一贯作风。

  2017年,福建率先成立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省长与九市一区党政主要领导签订“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福建不断完善机制,确保督察要求落实落细——

  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

  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全覆盖督察、突出问题专项督查等机制;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取消对四市一区和34个县域GDP硬性考核,重点考核生态环境质量,彰显绿色导向;

  先后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省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58个部门200多项职责;

  建立党政领导挂钩督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信访件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机制,党政领导全程跟踪、一抓到底……

  生态环保大格局在福建逐步形成,驱动生态环保走进齐抓共管新阶段。

  不忘初心,

  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态环境

  “我们反映的河道排污问题很快解决,还加强了巡查,我感到很舒心。”“环境变干净了,出来散步锻炼闻不到臭味了,感谢中央环保督察组,我们对办理情况很满意。”“从接到信访件到完成整改,仅仅用了一天时间,真正体现出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整改,实地回访抽查,连日来,全省各地迅速办理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交的信访举报件,边督边改、立行立改,调查处理情况在报纸、网站公开,接受监督,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贯彻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出发点。

  “群众事,无小事。环保督察中,我们始终将群众身边的‘小问题’作为需要关注的‘大事情’。”相关负责人强调。

  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福州西湖水体发臭问题。福州打响了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外源管控、内源治理、水质改善……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连续打出。今天的西湖华丽变身,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当之无愧的城市会客厅。

  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点题”厦门污水治理。厦门投资156亿元,新增改污水管网546公里,全市大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逐步达到203.5万吨/日,实现“三年翻一番”,总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历时三年,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大批涉及水、大气、噪声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

  清新福建更加亮丽。2023年1—11月,全省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4%,全省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8.1%,较2018年同期分别上升1.2个、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80%以上的建制村达到“绿盈乡村”,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美好生态已然成为福建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底色。

  动能转换,

  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碧海清波中,塑胶渔排与“海上村落”整齐壮观,漫步宁德三都澳、沙埕港海域,这已成常见风景。五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木质渔排杂乱无章,泡沫浮球、饮料瓶等海漂垃圾随处可见。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直指海域污染问题。面对高质量发展和环保压力的双重考验,宁德选择以产业转型升级破题,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5.48亿元,清退及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贝藻类54.15万亩。如今,养殖规范了、海岛清洁了、航道畅通了,不仅重现美丽景象,养殖户收入也大幅增加,实现了多方共赢。

  更重要的是,一轮又一轮的督察带来了理念的更新。地方党委政府更坚定自觉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我省不断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3%,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仅为全国的一半。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61.4%;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6家。

  持续做大“生态+”产业。环保产业总产值超2400亿元;探索推广“生态治理+产业开发”的EOD模式,目前已有13个EOD项目进入中央库或省级库,总投资额超过425亿元。

  加速实现生态价值。推广三明、武平林改经验,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率先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推出“林票”,推广“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

  我国首个省级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中国碳票第一村”接连在闽落地;福建碳市场顺利运行5个履约周期,履约率保持100%,林业碳汇成交量、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

  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4%的经济总量。因绿而美,向绿而强,“绿色”已成为美丽福建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福建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