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什么、怎么改?这是摆在我省开展政务服务“数据最多采一次”工作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所谓“数据最多采一次”,是指通过优化完善事项、数据和业务流程,以后台数据共享代替前端数据采集,避免企业、群众重复填报数据。“数据最多采一次”,一端联系起我省简政放权、数字福建建设的全局规划,一端联系起千行百业的营商环境、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意义重大。
目前,“数据最多采一次”第一阶段300个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表单的重新梳理已完成,第二阶段200个高频事项改造正稳步推进,覆盖全省68.36%的政务服务办件量。今年内,我省将实现大部分政务服务事项“数据最多采一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
鼠标一点,解决急难愁盼
改什么?医保服务、社保服务、公积金事项、企业注册登记、户籍证明……经过科学统计,这些老百姓和企业在日常生活中最经常要办理的事项,都被列入“数据最多采一次”第一批改造的300个事项之中。
17日,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李晟辰到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悬挂、张贴宣传品审批”申请。因为从事会展工作,所以李晟辰很熟悉这一业务的申办流程,来之前就提前在网络上下载表格、一一填写信息、附上宣传品实景效果图、在相应位置盖好章,然后带上全套材料来到“投资建设一件事”窗口。
让李晟辰没想到的是,他之前的准备工作都是“白忙活”——一向窗口提交申请,一张自动填好申请人、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等信息的表格就被输出,他只需要在双面屏上向工作人员确认信息、签字就办好了。而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通过申请审批的通知,一般在一个工作日内就会以短信的方式向他告知。
更让李晟辰没想到的是,他其实连一趟都不用跑。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潘君笑介绍:“可以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网站或者闽政通App办理申请。在线上,企业或者群众同样可以实现有关信息的自动回填,而且可以实现电子签名盖章。”
线上端和线下端,是“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造的两个领域。其中,线下端的各地市政务服务中心是本次改造的难点所在。
“因为各地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条件不一样。”作为省大数据集团“数据最多采一次”专班综合协调组组长,杜勇全程参与了该项工作,他举例,“比如双面屏就并不是所有地市都能承担购买,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硬件条件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按照数据对象的类型进行分类整理,是“数据最多采一次”工作的另一难点。据了解,我省通过构建完善“一企一档”“一人一档”等基础库数据目录,夯实数据底座,确保数据来源准确,信息回填高效。比起“数据最多采一次”工作开展前,现在全省政务服务办件量的材料免提交率达到65%,数据自动回填率达到53%。
打通壁垒,激活一池春水
怎么改?数据共享难和业务协同难长期以来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难点所在。
“嘀”的一声,申请异地就医备案登记的表格就自动出现在了双面屏上。17日,在省医保中心办事大厅,省医保中心调研员林克磊掏出自己的身份证向记者演示“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造后填表的便捷流程。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电话、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在机器读取身份证号信息后全部实现自动回填,办事群众不再需要填写纸质表格,只需在打印出来的表格上签字确认即可。
医保中心的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登记等事项,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也是“数据最多采一次”工作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
林克磊介绍说:“过去,医保中心所掌握的数据只来自医保系统内部,有些信息并不掌握,而现在数据实现汇聚共享,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办企业为员工办理医保登记时,企业法人信息来自市场监管部门;居民婚姻登记情况整合了民政部门和法院系统的信息;一位企业员工退休登记的信息可以来自社保、医保等多个部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夯实数据底座的基础上,我省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汇聚共享,提高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数据更新的准确性。”省大数据集团政务网络公司工作人员黄舒宇解释道。
“数据最多采一次”贯通了各个部门、系统的数据池,让跑起来的数据激发出倍增效应的活力。目前,我省已打通79个省级单位和九市一区270套政务服务系统,建立起“数据智能服务中枢”,推动各地各部门系统的数据与“一企一档”“一人一档”等基础库数据共享对接。
“数据智能服务中枢,相当于打造了一个有钥匙的数据通道。”杜勇表示,“在汇聚数据的同时周到考虑了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实现‘一次对接,灵活取数’。”
据悉,依托“数据最多采一次”的改革成效,我省现已成功实现“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开办运输一件事”等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的线上线下表单数据免填写服务,让数据跑得更快更安全,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更高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