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建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较好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增长1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76.21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5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9967元、增长13.5%,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三次产业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平稳,完成增加值1776.47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07.2亿元,增长4.3%。粮食总产量659.3万吨,下降2%。肉蛋奶产量241.6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628.6万吨,增长4.1%。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农业“五新”推广应用;水利投资203亿元,增长56%,新开工121个重大水利项目;治理长汀等重点县水土流失面积225万亩。
第二产业增长较快,完成增加值10288.59亿元,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56.3亿元,增长15.2%;建筑业增加值1644.4亿元,增长17.2%。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2669.7亿元,增长1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24亿元,增长17.1%;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5159.9亿元,增长17.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完成增加值1605.13亿元,增长23.8%,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幅在30%以上。第十届“6·18”对接项目4098项,已开工、投产项目3264项。“数字福建”建设取得新成效。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4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118个省级创新平台。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完成增加值7636.72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9.54亿元,增长15.9%。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2.2%、10.9%和10.6%。旅游总收入1916.94亿元,增长17.2%。金融业增加值999.4亿元,增长14%,24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募集资金127.6亿元,19家企业获准发行债券192.5亿元。
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及试点工作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并全面实施,海洋新兴产业、远洋渔业、航运业等加快发展,一批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有序展开。海洋生产总值5220亿元,增长18.1%。
(二)“五大战役”持续推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09.66亿元,增长25.5%。其中,制造业投资3766.78亿元,增长23.2%;民间投资6657.31亿元,增长27.1%。房地产开发投资2824.12亿元,增长17.4%。
“三维”项目对接成果显著,对接项目2970项,投资规模达3.66万亿元。央企项目年度投资789亿元,动工111个;民企项目年度投资1777亿元,动工1436个;外企项目年度投资280亿元,动工158个。
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282亿元,增长65.4%,开工项目213个,建成或部分建成236个。其中,交通能源完成投资1277亿元,增长13.2%,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4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91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8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191万千瓦;福州至平潭铁路、厦门轨道交通1—3号线、中化泉州1200万吨炼油等获国家批复。
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完成投资5702.1亿元,增长31.2%,区域发展后劲更加坚实。城市建设战役完成投资3200亿元,增长62.5%,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取得成效。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完成投资1635.7亿元,增长71.5%,镇容镇貌明显改观。民生工程战役完成投资922亿元,增长67.3%,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三)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
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实施。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7%。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村卫生所全面实现达标建设,医疗资源有效扩充,全省新增医疗机构床位数14018张,千人均床位数3.84张。文化事业得到发展,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达标建设,群众体育进一步发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初步建立起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65.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3%。人口自然增长率7.01‰。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20.15万套,开工率126.8%,已基本建成14.69万套,基本建成率129.5%。解决301.6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
(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稳步实施,启动莆田城乡一体化、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服务标准化,授予平潭综合实验区96项省级行政职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0%以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9家县级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改革延伸到50%以上的村卫生所。完善山海协作体制机制,深化华侨农场改革发展。
外经贸发展水平继续提升。全省进出口1559.27亿美元,增长8.6%,其中,出口978.36亿美元,增长5.4%。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16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38亿美元,增长2.2%。闽港澳贸易额89.11亿美元,增长35.4%。
闽台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平潭金井湾等组团建设全面展开,开放开发基础条件初步形成。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新设和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获国务院批准,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实际利用台资7.76亿美元,闽台贸易额119.63亿美元。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峡论坛。闽台海空直航运送旅客242.9万人次,增长6.2%。建成“厦门—金门”、“福州—淡水”海缆。
(五)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四绿”工程扎实推进,植树造林331.2万亩。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12条主要水系水域功能达标率97.9%。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766个行政村治理任务。建成16座污水处理厂和5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市县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83.9%和92%。关停小火电16.4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990.58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可以实现。
在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支撑总量扩大和结构调整的大项目不够多,企业在产品、工艺、技术 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总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愈显突出;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够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土地等资源要素约束 趋紧,经济加快发展与要素保障矛盾较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多;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部分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深入分析,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过综合平衡的,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看:
经济增长。预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实现预期目标还需经过艰苦的努力,这既考虑了当前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考虑了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次产业。预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4%和9%,主要考虑产业项目正在加快落地,现代服务业持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三大需求。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5%,主要考虑保持投资增长力度,消费增长空间拓宽,国际贸易形势比较严峻。
民生改善。预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撑。
节能减排。预期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主要考虑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以上五个方面的指标安排,既积极进取,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促进总量扩大,又稳妥可行,为转型升级预留空间,在实际工作中要争取更好更快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产业发展,力促产业总量扩大质量提升
加快“三维”项目落地,力争投资完成3300亿元,重点抓住项目开工和竣工等关键环节,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协调有序、推进有力,早见成效。继续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对接,重点推动与央企、民营龙头企业和外企500强的洽谈合作,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建设。
加 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接、新兴产业倍增、行业对标节能、企业创新驱动、两化深度融合等六个专 项行动,促进存量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增量选优、先进制造业向高端推进,增强竞争力;加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力度,提升质量;利用港口资源优势, 推动大进大出的临港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利用园区集聚生产要素优势,推动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依托优势龙头企业,拓展内涵外延,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增 强发展后劲。
加 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行动方案,建设八个一批现代物流项目;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的 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商务服务。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加快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城乡流通设施和便民网络;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满足 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新增一批各有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等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区域服务业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建农业品牌,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业“五新”推 广,提升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设施农业和林产加工业发展,建设园艺栽培、畜禽养殖等一批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和品种改良中心。推进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开展农田灌溉节水改造,保障粮食安全。支持福建农 民创业园建设。
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落实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试点工作方案以及省里明确的各项扶持政策,扶持壮大一批海洋产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平潭海洋大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策划生成一批扩总量、提质量的大项目,扎实推动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加快落地与建设。持续发挥好“五大战役”引领投资的作用,拓展城乡建设、海洋、旅游、科技、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民间投资主体作用,引导民间投资加大在制造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力争民间投资总量突破8000亿元。
加大重点项目攻坚力度,安排省重点项目530个,其中在建项目368个,年度计划投资3260亿元。建成向莆铁路、厦深铁路、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厦漳跨海大桥等项目,新增铁路运营里程5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开工建设福州至平潭铁路、南三龙铁路、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等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层次,加快建成厦门天马TFT、福欣不锈钢、福建联合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平潭协力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推进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福建(宁德)大型钢铁等项目前期取得突破。
继续推进新增长区域发展,争取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成投产400个、新开工600个,全年完成投资480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三年投资倍增计划。
加强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谋划生成水库、防洪防潮、引调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全力突破前期并开工建设一批水利项目;加快长泰枋洋水利枢纽、“五江一溪”防洪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
(三)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制定我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深化城镇化空间布局、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社会保障机制等问题研究,力争年末城镇化率达60%以上;推进厦漳泉、福平莆宁同城化。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全面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公共停车场、自来水水质提升改造、防洪排涝设施等建设,抓好城市绿化,改善市容街景。
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打造宜居宜业小城镇,优化试点镇人居环境;深化财税、土地、行政管理、投融资、户籍等改革;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快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建成一批示范精品;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制定全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和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落实产业转移项目利益共享机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重点推进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其对口帮扶县(市、区)的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山区人口向沿海合理有序转移。
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大对苏区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水库库区、海岛等扶持力度。继续做好扶贫开发重点县、重点村的挂钩帮扶工作,实施新一轮“造福工程”,增强欠发达地区“造血功能”。
(四)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10万套,基本建成8万套。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养老服务体系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并向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体倾斜,加强城区公共配套服务建设。
加 强城乡结合部和人口新增长区域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扩容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技 能型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高校加快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巩 固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增加医疗资源、设备投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基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建 设;推进一批省属医院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重点向基层、困难的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推动一批社会办医项目落地;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400张以上。
大 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继续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达标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海峡奥体中心、福建美术馆及人文 社科馆等重点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文化企业经营机制;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有条件地方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福利、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到集中养老、分散养老相结合。
继续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和管理,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公共安全,落实环境风险防范责任,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生态省建设。实施好生态省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四绿”工程,造林绿化面积300万亩。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等工作。持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厦门、南平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万亩,加强22个重点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力度。
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市县污水处理率达8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
(六)加快推动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加强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厦门、泉州、莆田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新突破。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启动新一轮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审批项目。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社会资本办医,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在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村卫生所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
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二期,加快建设稀土材料研发中心等,推动设立一批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开展“6·18”日常项目对接,推动对接项目落地转化;实施“数字福建”深化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三大提升工程。
(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闽台港澳侨合作
继续实施稳定外贸和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鼓励企业引进重要装备和先进技术,推进进出口基地、集散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拓展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直通式放行”覆盖范围,实现与周边地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落实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
积极推进平潭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国家明确的税收、开放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快“一二线”口岸监管设施建设,力争启动实施新的通关制度。加快进出岛通道、岛内主干道、供水供电供气、防洪防潮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技术含量、低碳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
落实ECFA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早期收获清单,争取将闽台贸易主要产品、服务项目列入后期协议。加快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争取货币清算机制在我省先行先试。办好第五届海峡论坛,深化对台基层民众交流,推动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合作。
继续推进闽港在投资、贸易、金融、物流等合作,深化闽澳在旅游、教育及开拓葡语国家和欧盟市场等合作。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优势,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来闽投资兴业、更多的华侨华人专才来闽服务。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 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 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