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主要领导出席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时间: 2024-12-27 10:15

  12月26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在实现生态省战略上接续前进,奋力开拓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俞文峰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玉梅女士,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张朝阳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就我省要在实施生态省战略上接续推进,奋力开拓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哪些具体考虑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具体内容

  孟芊: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惦念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生态省宏伟蓝图接续奋斗,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质量与人民生活高品质协同并进的生动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增色添彩,经中国工程院评估,福建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第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目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十年来,我省坚持生产清洁、生态绿色、生活低碳融合共进的发展思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仅为全国三分之二左右,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

  具体表现在:

  一、逐步完善绿色发展布局,绘就山海协作绿色共赢新篇章。划分生态环境管控单元2510个,引导对布局、环保和生产要素具有较高要求的石油化工等制造业向各类产业园区集聚,构建沿海产业节约高效集聚、山区生态重点保护、山海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挖掘山的优势与海的潜力,在山区培育壮大武夷岩茶、珍稀食用菌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沿海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林业产业总产值约80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超1.2万亿元,山林河海成为绿色生产力“孵化器”,新时代“山海经”更具绿色低碳特征。

  二是不断壮大绿色产业基础,开创产业升级逐“新”求“质”新局面。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组织实施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厦门、泉州列入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共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加力促进新能源、“生态+”等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形成4个国家级、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30%。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研究出台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构建“7+3+X”产业发展格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福州)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

  三是持续强化绿色要素支撑,汇聚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新合力。加快建设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5613万千瓦、装机占比达65.2%,在东部10省市中电力绿色低碳结构最优。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推行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建成全国首个海洋、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落地海上风电蓝色债等全国首单创新型债券,首创的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云南、广东等地复制推广。大力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率先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成果从“纸面”到“画面”,实现各类环境要素业务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二、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生态文明体制创新出成果、出经验、出亮点。十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试验田”作用,多措并举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多点开花,23项改革成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肯定,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办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国推广。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生态文明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面设立,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每年省“两会”开幕前一天,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与九市一区党政主要领导签订年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取消34个山区县GDP考核指标,重点考核生态质量,建立经常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依法披露等制度,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成为政绩观的新常态。

  二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连续编制和实施生态省建设“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专项规划。切实将中央决策部署与改革创新举措及时转化固化,出台绿色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污染治理、林权制度改革等细分领域政策300余份,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

  三是着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率先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省级立法,2016年以来颁布施行30部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打造“生态司法”福建品牌,全国首创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制度,深化闽东北、闽西南生态司法协作机制,生态协同保护大格局更加健全。

  三、坚持以民生福祉为中心,清新福建魅力八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努力实现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向奔赴”,我省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第一,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60%,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更加充盈。

  一是持续夯实生态本底,巩固绿水青山优势。构建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国率先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创新推进“山水林田湖+景观提升+产业振兴”的保护修复实践,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公园,闽江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厦门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环境保护成效落到每一座青山、每一条绿水、每一片蓝天。

  二是加快生态价值转换,厚植金山银山潜力。大力推进南平市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加快打造5个省级试点,深化全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三明探索,延续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推进3个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建设,省级综合性保护补偿试点县扩大至28个,努力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找到更多“打开方式”。

  三是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民低碳风尚。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以点带面、一体构建碳达峰试点城市、零碳示范区等绿色低碳试点矩阵,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4.8亿平方米、福道9000公里、“口袋公园”1700个。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用好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平台载体,推动形成全民共谋、共建、共享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福州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全国唯一。

  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要求,持续深化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奋勇争先,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答记者问

  新华网:福建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在实施生态省战略上接续推进,奋力开拓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想了解一下福建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

  孟芊:阔步新征程,我们将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奋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

  我们考虑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致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具体做以下四件事:

  一是构建山海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扩大生态环境容量,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绿色低碳产业。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化石能源,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四是全面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一体加强各类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快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高水平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致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样板区。

  具体做以下四件事:

  一是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探索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工作。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有序推进建筑、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等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加快推动城市绿色更新、乡村绿色建设,加快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三是统筹推进不同层级低碳、零碳区域建设。进一步加快首批16个省级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和公共机构建设,支持厦门市和宁德新能源、海沧港区等产业园区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平潭低碳海岛、莆田湄洲岛零碳岛屿等建设。

  四是扩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对外开放合作。发挥海丝核心区优势,持续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增进“双碳”政策与标准的交流互动。

  (三)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致力打造改革创新集成区。

  主要做以下三件事:

  一是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推进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等。

  二是以更严制度、更高标准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闽江、九龙江等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完善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三是以更宽视野、更优质量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支持生态资产权益抵押等绿色金融模式创新。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创新林业碳汇、海洋碳汇发展机制,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再出发。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