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工作部署要求,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近期,省营商办围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获取资源要素、创新市场监管和服务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务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数字赋能驱动改革等方面,筛选推出今年第二批48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这些做法从市场主体感受度出发,结合实际,既有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举措,也有从细微处着眼下足绣花功夫的“微改革”,或推动“快办”向“好办”的迭代升级,或以“小切口”撬动大场景,用改革创新激活“一池春水”,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
典型案例之福州篇
福州市数字赋能驱动跨部门
“一网协同”集成服务改革
背景情况
福州市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在线交互,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模式,着力在咨询、受理、审核、现场踏勘多个环节打通多部门协同联办渠道,推动行政审批服务并联审批。在涉及需要多部门参与的业务场景时,协调多个职能审批部门快速、高效地在事前咨询、业务申报、事中审核、现场踏勘等环节为申请人提供“多点协同”服务。
主要做法
(一)一次咨询,多部门云端会商
依托“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办事大厅”(以下简称“市工改网办”)开发了线上咨询和诉求回复服务功能。申请人通过市工改网办发起网上咨询服务。若咨询内容涉及多个审批部门(窗口),将咨询业务分发给涉及相关的多个审批部门(窗口)。需要多部门研讨的复杂项目审批,申请人可在系统中选择具体的会商时间和需要参与会商的部门发起远程视频会商咨询,系统将向各部门发起视频会商邀请。
(二)一口申报,多业务合并受理
通过再造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和受理模式,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口受理”的综合受理模式。线下大厅分类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综合主题联办窗口,在一个窗口实现跨部门综合收件。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审批所需的申请材料,通过“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统一受理并流转分发。
(三)一网协同,多事项协同联办
通过“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加强部门协作,实施行政协助、容缺受理、同步审批。业务受理后系统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自动分解为若干并联运行的独立子业务,分转至各职能审批部门并联审批。部门间相互独立,同时可在系统中发起意见征询和协同会商,形成一家牵头、多方协同的审批监管服务机制,形成优化流程、强化监管、提升服务的合力。
(四)一端统管,多部门联合踏勘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远程视频踏勘管理系统”,在工程建设领域创新推行“零接触式”远程视频踏勘,以部分现场勘察事项为试点,实行以远程视频为主、现场为辅的勘察方式逐步向远程视频踏勘方式转换。通过踏勘的远程视频化应用服务,实现踏勘服务的全过程在线管理和应用,相关踏勘专家和现场执法人员及项目业主全程在线踏勘、在线问题反馈、在线问题分析、在线踏勘意见出具和签名。
工作成效
一是线上联动优体验。通过打造“自主选择、在线协商、在线反馈”新型咨询模式,把审批部门零散的咨询服务有效整合起来,让申请人享受到“有问必答、多人解答、即时反馈”的咨询体验,打通了项目类审批业务申请人与审批部门业务专家的“联合问诊”交互通道,疏解审批服务过程的疑难问题。服务实施以来,累计为15366名申请人处理诉求,发起多部门联合会商答疑10712次。
二是多点协同提效能。通过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推行“多点协同”服务模式,实现了从“跑部门、跑窗口”变为“部门跑、数据跑”,从“多次填表、多次提交”变为“一次提交、重复利用”。与常规办理模式相比,通过“多点协同”服务模式办理的业务,跑动次数下降62.4%,申请材料减少78.8%,办理环节减少64.4%,办理时长下降80.5%,大幅提高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效率。
三是踏勘联动降成本。通过远程视频踏勘代替传统现场踏勘,有效解决了现场踏勘工作存在的踏勘人员不足、踏勘现场往返路途长、车辆调度安排困难、人员误餐补贴手续繁琐等问题,缩减了原有踏勘办公开支。同时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解决了反复踏勘、申请人和踏勘人员时间安排冲突等问题,提高了现场的踏勘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