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四个“厦门营商环境日”。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强的“磁力场”,也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营商环境改革之于厦门,是一场时不我待的“接力跑”。
“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单位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
聚焦民营企业等广大经营主体关切,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厦门以一年一版的频率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推动营商环境从2021年的4.0版迭代到2025年的8.0版。厦门在全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持续排名第一,城市平均综合信用指数长期保持全国前列。
企业认可厦门、扎根厦门、筑梦厦门。截至目前,全市存量经营主体较2020年底增长37.4%,累计新增经营主体81.3万户,成功引进了士兰微12英寸(1英寸为2.54厘米)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厦门新能安锂电池生产基地等一批龙头产业项目。
当发展的坐标定格于全新刻度,奋斗的弓弦再一次拉满。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展望“十五五”,厦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特区精神 一批营商环境“厦门经验”复制推广
9月8日,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在厦门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发布2025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厦门案例“生态分区管控”成功入选。此前,“关地协同集成化改革”案例入选2024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动力。五年来,厦门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不断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理念创造机遇。
发布全球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助力企业海运成本降低70%;实施闽粤港澳“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货物在内地与港澳口岸间公路不换车、不换锁、自动快速验放;在全国率先探索混合产业用地灵活转换、首创环境准入集成改革、率先实施国际国内船舶“不停运办证”等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一个个全国“首创”“第一”,是一批具有厦门标志性、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措施接连落地的积极效应,是这座城市以改革先行之举,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答卷。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以来,厦门累计形成62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29项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发文推广。
强化要素保障 护航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不久前,在厦门工作两年多的俄罗斯人亚历山大申请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他说:“厦门风景美,人也友善,希望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厦门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生态,实施“鹭引五洲”等人才行动,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目前全市国际化人才已超6万人。
10月20日,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负责人曹德全谈及新投运的220千伏“岗天线”时表示:“这条专用线路的投运,为公司扩产与技术升级吃下了‘定心丸’。”
作为国内已投产单体规模最大的第6代柔性AMOLED工厂,天马显示科技实现双回路供电,不仅为高精密设备“20毫秒电力安全线”筑牢“双重保险”,更成为厦门以精准电力服务赋能新型显示产业的典型实践。
今天,《厦门经济特区个人破产保护条例》开始施行。这是全国第二部个人破产地方法规,标志着我国个人破产制度探索迈出重要步伐。厦门坚持法治先行,先后出台营商环境、数据、公共法律服务等条例,将创新做法上升为制度保障。
持续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超3300亿元,帮助超1.8万家企业发展;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86%的“标准地”投向民企。强化优秀人才支撑,支持一批民企人才入选“双百计划”和“拔尖人才”……这背后的逻辑链,清晰地呈现出厦门强化要素保障、护航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在厦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一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正越织越密。深耕厦门十五年,厦门宝益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具有创新竞争力的热管理材料领域可持续发展品牌。公司董事长刘征充满感慨地说:“公司从初创到壮大,每一个关键阶段都离不开厦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贴心服务。”
聚焦企业关切 从“政府端菜” 到“企业点菜”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进阶之路中,企业和群众充分感知这座城市的“变”与“不变”。变的是速度更快、流程更优、办事体验更好,不变的是始终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导向。
企业在经营中遇到跨层级协调难、跨部门对接慢、政策界定模糊等问题怎么办?厦门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推出企业“窗外”事务协调服务机制,主动为企业提供创新型、兜底式服务。
秉持“经营主体说了算”理念,厦门发布年度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全国首创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精准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实现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
与此同时,厦门升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累计兑现超60亿元,兑现周期缩短50%。强化“无事不扰,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码”,实现“无码不检查、查后可评价”。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马骏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充分释放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厦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先锋和标杆。”
2025年度市级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构建经营主体高效退出新机制(市市场监管局)
打造不动产登记“云窗口”远程服务新模式(市资源规划局)
税务赋能构建社保“汇智中枢”实现一站式服务(市税务局)
打造“电力+AI”园区绿电送企全链条服务(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金融+数据”模式精准解决小微企业获贷难题(市委金融办)
创新锂电池出口集成化服务体系(自贸委)
为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科技信贷产品(市科技局)
深化涉港跨境破产协作 有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市中级法院)
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市市政园林局)
法治引领,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模式(市人社局)
2025年度区级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创新实施“135+N”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思明区政府)
探索“法税财产执行协作机制”(思明区政府,思明区税务局、思明区法院)
建立并深化财产保全概括性反担保机制(湖里区政府,湖里区法院)
打造高校毕业生“实训+求职+安居”全链条(集美区政府)
推动“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金融领域应用(集美区政府)
出台全国首部保全案件执前扣划机制,深化涉企司法服务(海沧区政府,海沧区法院)
全省首创成立“进不了窗口”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中心(海沧区政府)
全市首创“同安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政企研”赋能企业发展(同安区政府)
建立纳税缴费信用全周期“护航”机制(同安区政府,同安区税务局)
创新“1+1+1”府院联动机制 推动跨区域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翔安区政府,翔安区法院)
点击
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为全国或全省首创
11月1日是第四个“厦门营商环境日”。经广泛征集,综合研判,厦门2025年度市级营商环境创新举措、2025年度区级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新鲜出炉。
创新锂电池出口集成化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科技信贷产品、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上榜的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均属全国或全省首创,涵盖市场准入、综合监管等多个领域,既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小切口”改革,也有跨部门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创新,集中呈现了厦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展示了厦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行动。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不断突破‘天花板’。”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创新举措聚焦发展所向、企业所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整合协调各类资源,经营主体感受好、复制推广价值高,为我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以11月1日“厦门营商环境日”为契机,厦门举行了包括营商环境体验、服务企业、法治宣传等在内的50多项活动,形成共促营商环境优化的合力。
声音
“厦门是我们的福地”
厦门柏恩氏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洪武:作为厦门首家美商独资企业,柏恩氏扎根厦门已有31年。31年来,在厦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公司不断拓展业务、提升产能。如今的厦门工厂也是柏恩氏全球18个生产基地中产能最高的基地,公司生产的汽车转向传感器应用于多个头部汽车品牌。
柏恩氏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也得益于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厦门,推进本土化创新,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为厦门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厦门宝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征:作为在热管理领域深耕15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宝益科技的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智能穿戴、无人机等多个行业。
回顾创业历程,厦门无疑是我们的福地。更为重要的是,厦门正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聚集了宁德时代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这一生态优势为宝益的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接下来将继续扎根厦门,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成为绿色出行、轻量化热管理材料的核心供应商与技术创新引领者。
厦门蓝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杨成:作为光伏清洁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蓝旭科技的产品已远销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安装量超35GW(吉瓦)。回首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蓝旭落户厦门,是非常幸运的事。在这里,我们不仅遇到了适合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生态系统,更体会到了这座城市对创新企业的支持。从公司发展关键阶段获得火炬创投的有力投资,到扩产过程中各级部门提供的精准化、全周期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感受到高效、务实、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1220号

